用户: 密码: 登陆 注册  高皇庙

 你所在的位置首页>> 天水镇门户网>> 历史人文>>走进秦州-品味三国文化-----铁堂峡

走进秦州-品味三国文化-----铁堂峡

作者:阎虎林 发布时间:2012-07-24 09:50:26阅读:7456 
 

铁堂峡

    铁堂峡位于天水北关,是一个壁立千仞,险峻奇幽的峡谷,长约十几华里,是上邽通往祁山的战略要道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姜维镇守天水关时,曾在此安营扎寨,因此铁堂峡里至今留有门里沟、躲剑石、姜维堡等三国古战场遗迹,并且流传着很多和姜维有关的惊险动人的故事。据《甘肃通志》记载:“铁堂山在秦(州)七十里。”《方舆胜览》也有记载:“铁堂山,天水县东五里。”因天水镇在唐宋时曾置过县,故有“天水县”之说。铁堂峡在三国时为天水关的重要关隘,峡东北百余里乃上邽,其西出口即历城,十华里即西县,三十华里即囟城,不到五十华里即祁山。而这些城池关隘相互接连,一城和一城之间的距离也不过十几二十华里。铁堂峡的战略地位由此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铁堂峡的铁堂庄据说是姜维的故居。《元一统志》中记载:“姜维铁堂庄在天水县峡内四山环抱中,有孤冢,相传为维之祖莹。入峡数十步,右岩有‘石门上品’等大字及‘延佑三年二月初三日’等小字”。由于岁月的侵蚀及附近村民盲目采石,文字现已荡然无存。

    公元七五九年,唐代大诗人杜甫在秦州客居了三个月后,因生计无着,欲去投靠同谷(今成县)县令,途经铁堂峡时,写下了他在天水的最后一首诗,即《铁堂峡》纪行诗,从而使这条三国古道再次声名大振。

    姜维古墓

    蜀汉大将军姜维是天水冀县人,人称天水姜伯约。天水关的姜维墓座落在秦州城区天水镇东北的黄家坪山顶,左面为石家峡,右面为铁堂峡。铁堂峡不仅是西汉水上游的流经之地,也是由陇入川的古道和军事要塞。姜维墓山脚下的三角形川道里,是抚夷将军姜叙曾经镇守过的历城,正前方便是赫赫有名的祁山。姜维古墓直径约十米,在此远眺,天水关尽收眼底,乃天水镇的八景之一。姜维死的时候只有六十二岁,据传他的部下偷偷地割下姜维的头颅,潜回天水关,埋在黄家坪山顶姜维曾经屯过兵的扎营地里。当地人至今仍然称这座山为“姜维坟”,地为“扎营地”。《天水县志》卷之一《地理志》记载:“平襄侯姜维墓在(天水)县城南七十里天水镇北山,大冢巍然,相传冬不积雪。”《直隶秦州新志·卷二之·山川》中记载:“铁堂峡(礼县)东一百里,汉姜维故里,州志亦铁堂庄,今两存之。”刘江真在《三国战略重地—天水》一文中介绍说:“天水市秦州城区西南铁堂峡有姜维祖莹及其墓,传为居住地。”姜维墓后的峡谷为铁堂峡,峡内有一铁堂庄,有姜维的祖莹,近旁有姜维堡、躲箭石、门里沟等三国古战场遗迹。《元一统志》中记载:“姜维铁堂庄在天水县(今天水镇,唐宋时曾为县)峡内四山环保中,有孤冢,相传为维之祖莹。入峡数十步,右岩有‘石门上品’等大字及‘延佑三年二月初三日’等小字”。《甘肃通志》中曰:“铁堂庄即杜(甫)诗《铁堂峡》,相传为后汉姜维故宅,四山环抱中一孤冢,传为维祖莹。”元朝诗人徐銮的《铁堂庄》诗云:“乱山深处一茅庐,原是姜公旧隐居,惟有铁堂空峡在,六韬留与子孙无。”清朝举人、历任江苏教育总会两江学务及江南高等学堂国学教授,主讲南京国学专修馆的程先甲先生在其诗作《狄道咏姜伯约》中道:“铁堂峡旁故宅荒,惟闻哀猿上下号秋风。”诗后的附注里如是说:“铁堂峡,姜维故里,在礼县(东)。”

    天水关的姜维墓在许多志书、文章、对联中经常被提及。清嘉庆年间,秦州旗人玉游击亡故,天水乡绅武振坦在祭文中说:“行人泪洒姜维墓,呜呼蓝翎玉游击!”当地文人曾在天水镇东城门书一联曰:“铁堂峡谷有铁峡庄,伯约生于斯地;天水关今为天水镇,孔明在此驻军。”

    千百年来,姜维深受天水关人民的敬仰。正如元初史学家胡三省所言:“姜维之心,始终为汉,千载之下,炳炳如丹。”

    门里沟和铁门栓

    铁堂峡内沟壑纵横,错综复杂。峡内有一条长约十多里的深沟,人称门里沟。这条沟其实和一般的沟没有什么区别,但此沟沟口有门,门口有暗道机关铁门栓,易守难攻,门里沟曾经是姜维镇守天水关时的军事指挥机关。

    铁堂峡是上邽通往天水关和祁山的战略要道,这里沟壑纵横,地势险要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为了扼守住这个险要关隘,姜维除了在天水关东边的黄家坪山顶布置了一支雄兵,还在铁堂峡内埋伏了一支奇兵。为了充分利用铁堂峡沟壑纵横,形同迷宫的特点,姜维选中了这一条错综复杂的深沟,又设计了两扇高大而结实的铁门扇,安装在沟口,并设计了独特的暗道机关。如若要想进入这条沟,必须要脚踩七个要害机关,不然的话,人一到门口,门两边的刀斧便会自动砍下,令入侵者身首异处。姜维的这一招十分厉害,让魏兵吃了不少苦头,而对此又无可奈何。

    门里沟口安装过铁门的地方,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能看到门柱的痕迹,后来一些村民开采铁堂峡内的竹节石,门柱坑亦被乱石所覆盖。在铁堂峡内门里沟不远处,有一块奇形怪状的大石头,石头上面布满了斑斑的箭痕。据说姜维曾经用此石躲避过魏兵飞蝗般的箭矢,因而被当地人称此石为“躲箭石”。

天水镇网QQ群:21759029
天水镇门户网免责声明:
  1、凡本网注明“天水镇门户网”的所有稿件和图片以及视频,其版权均属天水镇门户网所有,转载时请注明“稿件来源:天水镇门户网”,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或建立镜像。 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。
  2、凡没有注明“本网稿件”及其它转载的作品,均来源于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与本网立场无关,本网对其观点和真实性不承担责任。
  3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,请在发布或转载时间之后的30日以内进行。






新闻排行榜  天水镇网QQ群:21759029
· 当代天水名人——天水的八位将军
· 天水镇灵源侯高皇庙(视频)
· 青龙观三霄娘娘圣诞考证
· 武定藩:原娘娘坝镇长
· 天水庙会戏的场所及演出习俗
· 张琳:国民党汤恩伯部队九十一师师长
· 甘肃省古树名木名录
· 天水镇太祖山高皇庙碑文小考
· 小天水电视记录片
· 走进秦州-品味三国文化-----铁堂峡
图片新闻

推荐新闻
· 高皇庙扩建募捐倡议书
· 红六军团由天水镇出发,被敌截击
· 陇南的母亲河西汉水与犀牛江
· 木门道的悲伤你永远不懂,大实话!
· 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
· 在蒙古军的打击.
· 掰开揉碎看地图.
· 诸葛亮与甘肃的不解之缘
· 铁堂峡:躲箭石由来与杜甫行吟
· 声明:躲箭石是天水关的
 
收藏本站 
联系本站 站内搜索 在线投稿 在线管理
友情链接
 
           

主办:天水镇门户网 QQ群:21759029 QQ:342518627 邮箱:tscym#sina.com 站长:柴先生(微博 )
Copyright ©
2009-2020 www.tianshuizhen.cn All rights reserved.
天水镇门户网(www.tianshuizhen.cn)版权所有

非政府网 琼ICP备16002010号-1 文化综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