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农历腊月二十一到家的。
走在路上, 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年味。在外打工忙录了一年的年轻人都回到了家, 村口路口的人比往常多了起来, 随处可见杀年猪的场景, 购年货的人们手里提的大包小包满满当当, 一脸的笑容。偶尔远处传来鞭炮的声音。
我已经七八年没体会过这种在家过年的气氛了, 显得有点兴奋。今天天水镇逢集, 我准备和母亲去街上购年货。
还不到11点, 街上已挤满了赶集的人, 两边的摊位人围的满满的, 烟酒茶卖的最快, 家家都少不了, 有老人的, 必须得买上几斤茶叶, 小天水人习惯煮罐罐茶, 弄个电炉子, 或者一个碳火盆, 亲朋好友来了往炕上一坐, 边喝茶边闲聊。酒那是没得说, 家家都得提几打,一般都是天水本地酒, 45度以上的高度白酒, 什幺 “世纪金徽”、”陇南春”等等。烟大多数青一色的兰州烟。菜市场菜色也很丰富, 如今有大棚种植, 冬季蔬菜也很新鲜。小天水的豆腐那是有名的, 纯黄豆加工制作, 不留一点水分, 一刀切下去真正的两面光, 切一条拿在手上摇晃都不断, 过年自然少不了来上八斤十斤。吃法很多, 一般都先切成块, 用油炸成金黄色, 然后切成条状, 凉伴了做酒碟。
挤来挤去, 我已经挤到了上街。年画卖的很旺, 买幅字画挂在家, 新年新气象。天水人家家都挂中堂, 买中堂的人最多了, 有人也把毛主席像挂在上厅堂。春联那更是少不了的, 小时候都请村里书法好的人来写, 现在街上有卖现成的, 挺好看的, 我也买了几幅。在往上走就是鞭炮市场了, 试炮的声音一阵连一阵。鞭炮有自制的, 也有从湖南浏阳发过来的, 烟花上写的厂址都是浏阳, 实际上大都是秦安县或西安生产的, 讲了讲价我也买了几捆, 准备年三十和十五放。
下午三点多, 人更多了, 要想从上街走到下街, 还真不容易。腊月的集买不买东西, 人们都喜欢来逛逛, 凑个热闹。
顺便说说: 天水镇这几年也有变化, 除了原先的老街, 靠近戏台围绕新镇政府的街区也初具成型。街道两旁都是整齐的两层小楼, 一楼是门面, 这里主要集中销售家用电器、家具、摩托车等。听说这几年洗衣机很畅销, 我还看到有一家『海尔电器』专卖店。
在家的时间感觉真快, 很快到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, 晚上要献灶神, 有专门的灶糖。天水俗谚说: “腊月二十三, 打发灶爷上青天; 腊月二十四, 打发灶爷上柳树”; 二十三一过, 年已正式开始。年三十习惯称 “三十晚夕”, 这一天乡镇都逢集, 是年前购置年货的最后一次机会, 人们急急忙忙抢购, 于是叫抢集。年三十下午三点后供天爷, 接先人, 然后『安先人』, 厅堂正上桌摆上贡品、献果和给祖先服好的纸。『先人』又叫 “纸”, 用冥票包成, 上签本府先远之神, 三代宗亲, 列祖列宗姓氏, 由后世子孙谨备冥资一封, 从三十供奉到正月初三, 送到坟上烧。除夕夜岁交子时, 家家大院都点燃大火, 鸣放头响鞭炮。天水俗谚: “有吃没喝, 三十晚上一盆大火”。
正月初一送纸拜年, 给本村有『新灵纸』(家有丧事未满三周年的送纸)。和同宗的亲房结在一起, 到了一家点香磕头拜年, 在放一包纸。拜年是给亲房或关系要好的人, 用盘子端上香、裱纸, 到了一家先点香, 在跪下, 给先人磕完一辈头, 然后按辈份称呼嘴里叫着, 磕头拜年。这一圈转下来, 几十家子, 真要磕不少头。年拜完, 开始迎喜神(俗话耶起神), 老老少少年轻人牵着骡马, 马头扎着黄纸, 年轻人骑着, 在田地里奔跑。
三天年一过, 好戏才开始。村年年耍社火, 之前是骑在马背上, 现在用三轮车拉着, 今年装了十二车, 从初十一直耍到十八。社火头先给邻村发牌, 类似一份通知涵, 这样每天去几个村, 别村的社火也会来我们村。焦李村是每年耍的最热闹的, 这几年重点搞文艺晚会, 吸引了不少村的群众前去观看。不管你是那个村的, 只要你能说会唱, 都可以报名登台献艺。
2008年02月09日
孙伟